“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我想來形容“農糧驛站”電商模式助力鄉村振興再合適不過了。
因為看到新聞報道蚌埠固鎮縣“農糧驛站”電商平臺,簡單了解到其取得的一些成績,幫助當地農民出售農產品并且切實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作為一個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內心不免多了一些尊敬,想要更多的了解“農糧驛站”的運營模式是如何助力鄉村振興以及是如何搭建農名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于是借著寒假社會實踐的機會帶領隊員一起走進了固鎮縣“農糧驛站”。
12月31日,我與成員從學校出發,車程大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到達第一個點的時候,可以看到很醒目的“農糧驛站”四個大字。在相關負責接待的人那里,我們了解到安徽省綠鑫生態有限公司的發展,從最開始整合農戶產業,聯絡農戶鼓勵農戶發展,到越來越多的村戶開始加入,訂單產業化,規;,標準化等。“農糧驛站”堅持立足農業,深挖農村傳統產品,尋求特色化經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2019年全年實現農副產品銷售額達到1800萬元,帶動縣域脫貧戶2224戶,脫貧戶人均增收突破1920元。2020年即便受新冠疫情影響,“農糧驛站”作為農村電商平臺在發揮本地優勢,解決農產品出村,防止出現難賣和斷供,暢通農業生產資料物流通道等方面發揮出極大的促進作用。“農糧驛站”成為農業產業發展融合農村扶貧先進典型,一時聲名遠揚。
在固鎮縣劉集鎮鎮級運行中心的引導和帶動下,37歲的劉安勝通過電商銷售他的綠豆餅。劉安勝是一名4級殘疾人,右眼失明,左眼只有0.01的視力。2018年,他加入“農糧驛站”系統后,綠豆餅在網上銷量一舉突破20000斤,同時還帶動了4戶脫貧戶,每戶每年可增收6000元左右。如今,像劉安勝等這樣的合作社帶頭人,在農糧驛站的護翼下,不僅實現了自身跨越,也帶動了脫貧戶致富,而且實現了產業化、規;投嘣夹园l展。
不僅這些,我們在“農糧驛站”總公司對農糧驛站的負責人以及他獲得的榮譽有了直觀的見識,獎杯,獎狀,證書一個個地陳列在墻上,這是農糧驛站成就的見證,這讓我更加的了解了農糧驛站的發展歷程。并且該公司還建立了自己黨支部用公司的一大部分占地面積建筑了“黨史”文化長廊,這讓我們體會到了農糧驛站切實為農民服務、為農村服務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作為一名預備黨員的我,在實踐的過程中被上了一節生動的黨課,為人民服務不僅僅是口號,更是體現在實踐中。
當我們問道接待我們的負責人時,為什么選擇農糧驛站在鄉村的發展?她回答道“因為我是從農村里出來的,我知道農民需要什么,這片土地滋養了我。”聽到這句話,我不禁心生敬佩,讓我反思自己學習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建設家鄉建設祖國嗎!
通過這次的實地調查,讓我真正體會網絡新時代,電商平臺與農產品的結合,走出了一條線上線下更好的銷售渠道。也可以通過電商直播平臺,讓更多的外面的人了解固鎮的特色產品,同時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我期待有更多農村可以借鑒這樣的發展模式,真正讓家鄉富起來。而我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更有責任和使命去建設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