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秀故里,藍莓之鄉”,懷寧縣發改委通過舉辦“鄉村大舞臺”、“國際馬拉松”、“國際藍莓節”等系列活動,向全省乃至全國打響名號,實踐隊員了解到,懷寧縣正致力打造鏈式發展振興模式,由一及多創收農產品效益。從藍莓到貢糕再到粉絲,懷寧縣正一步步擺脫早期一窮二白的貧困縣地位,用科學調研找出區域氣候地質優勢,用品牌效益吸引外商投資,用一代代人的實踐和努力,帶領全縣人走上致富致強的新路子,好路子。截至22年初,全縣在馬廟,公嶺,石牌等地共打造14個千畝藍莓種植區,相關加工廠十余所。在每年旺季,美味可口的懷寧藍莓通過外部大量訂購和網絡渠道零售的方式走向全國人民的家中,成為餐桌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們是生態種植,藍莓個頭大,色澤潤,口感甜,每天都能接待數百來自周邊的游客”種植園區工作人員向實踐隊員介紹到。不僅止在銷售行業,種植園還能在旅游行業創造收益,經過相關人員指導和上級支持,大片荷塘風景區和藍草莓采摘園在全縣范圍內滿地開花,基于大片園區難以管理,許多村屬園區長期聘用當地幾十名村民從事園區相關管理維護活動,給村民帶來人日均80至100收入,實現村集體經濟和群眾增收的“雙贏”。
隨著近年來直播帶貨等全新營銷方式的火爆,懷寧縣發改委統籌培訓,積極采取“線上線下“多樣化銷售渠道打開市場。“現代農業必須緊密聯系時代大勢,靈活變通方得發展”,實踐隊員參觀了百花爭芳般各式各樣的網絡店鋪后發出感慨,“線下”積極與周邊批發市場進行聯系,利用走量的方式薄利多銷,“線上”利用抖音,微信等網絡媒體同步銷售。懷寧縣真正做到了依托品牌效益,鏈式振興帶動全縣人民走上致富之路。